“淮安号”恩来星
1月19日上午12时12分,我校研制的国内首颗“环保型”微纳卫星“淮安号”恩来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11号”运载火箭成功搭载发射升空,13时48分,新疆喀什基地收到了第一轨信号,功能运行正常,进入在轨测试阶段。
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2016年,淮安市人民政府决定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和淮安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联合立项,我校与南京索尔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淮安号”恩来星的研制工作。我校负责卫星总体设计、部件研制以及总装与总测等工作,并配合淮安市开展航天工程教育课程研发和教学实践。
制动帆实物
“淮安号”恩来星采用两单元结构,重量2.475千克,结构、电源、通信等分系统采用了我校副校长廖文和教授带领的微纳卫星研究团队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立方体卫星平台。光学相机由我校电光学院光电成像与信息处理实验室自主研制,采用了OV系列高性能CMOS传感器和专用图像压缩DSP微处理器进行图像的压缩处理,可实现大视场对地成像探测。该立方体卫星是国内首颗“环保型”微纳卫星,不仅可实现高分辨率对地成像、语音转发等功能,同时将开展基于制动帆技术的主动离轨试验,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该制动帆采用双面镀铝的聚酰亚胺薄膜,质量约为300g。展开后制动帆面积约为1.2m2,收拢状态下体积为ϕ70mm×60mm。制动帆通过提高卫星在轨飞行过程中所受到的大气阻力,加速卫星的离轨,避免成为太空垃圾。该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不需要卫星进行主动控制,可以依靠自身所储存的机械能展开。系统质量轻、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快速响应、任务周期短的低轨道立方体卫星。
卫星制动帆展开模型
“淮安号”恩来星的成功发射不仅可实现离轨等新技术的在轨验证,同时也是我校自主研制的光学相机首次在太空亮相,进行对地成像。该星是我校近三年内自主研制并成功发射的第5颗立方体卫星,前期已发射了国内首颗中学生卫星“八一·少年行”,我国第一颗商业海事卫星“凯盾一号”以及“南理工一号”和“南理工二号”。据悉未来几个月内还将发射与上海航天八院联合研制的“摩羯座一号”六单元立方体卫星,以及与西安771研究所联合研制的50kg级的微小卫星“骊山一号”。
“淮安号”恩来星研制团队
此次“淮安号”恩来星的成功发射进一步夯实了我校在微纳卫星领域的技术基础,加强了航空宇航学科和光学工程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推进我校网络与空间攻防一流学科建设方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