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航天网 当前在线 215
用户: 密码: 验码:    
  | 本站首页 |   繁體中文 |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 航天业界 | 运载火箭 | 卫星资讯 | 载人航天 | 航天科普 | 航宇器材 | 天文宇宙 | 航天站点 |
 推荐阅读 | 专题热点 | 本站博客 | 在线留言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航天业界>>航天新闻
  共有 2380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酒泉发射中心全面提高能力迎接天宫一号发射任务
 



  发表日期:2011年10月2日   出处:新华网        【编辑录入:飞沙

    9月26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全面提高能力迎接天宫一号发射任务——对话发射场系统总指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崔吉俊

  资料图片:9月20日11时38分,发射塔架开始关闭,等到发射前40分钟才能打开。

  地处西北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目前我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组建53年来,这里见证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和第一艘飞船等中国航天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十个第一”。

  再过几天,静静伫立在发射塔架上的天宫一号,将从这里起航,奔赴茫茫太空,执行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实验任务。

  目前发射场系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发射场系统总指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崔吉俊。

  发射场主要担负六大职责

  记者: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这次承担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崔吉俊:这次任务的主要目标是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配合后续飞船的发射,完成无人和有人空间交会对接飞行实验。

  载人航天发射场在这次任务中,主要承担以下职责:一是作为发射场区任务指挥长单位,负责任务的组织、指挥和质量控制;二是作为一岗,完成运载火箭的测试发射任务;三是为目标飞行器和有效载荷设备提供测试的条件和勤务保障;四是提供发射场区的气象和后勤保障;五是完成运载火箭、目标飞行器发射上升段的测量和控制,参加目标飞行器运行段和离轨段的测控任务;六是负责搜索和处理运载火箭一级箭体、整流罩残骸,回收数据存储装置。


资料图片:天宫一号拟于9月27日至30日择机发射这是矗立在发射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长征二F运载火箭组合体(9月20日摄)。 

  发射场系统共有100多项技术状态变化

  记者:针对天宫一号发射,发射场做了些什么工作?

  崔吉俊:天宫一号飞行任务全新研制了目标飞行器,运载火箭进行了170余项技术状态的更改。这些变化,对发射场提出了50余项新增的技术需求,我们在原有发射载人飞船火箭的基础上,适应发射天宫一号的要求,进行了100多项技术状态更改。

  我们新建了航天器加注扣罩厂房,改扩建测发控制楼,升级改造测发指挥显示系统,更新研制东风中心计算机系统,新研了高精度测量系统等。

  天宫一号比神舟七号任务流程缩短21.5天

  记者:与神舟七号相比,天宫一号实验流程有哪些变化?

  崔吉俊:针对交会对接任务高频度发射的特点,我们研制形成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测试发射流程和载人飞船通用测试发射技术流程,采用“一次扣罩”方案取代“两次扣罩”方案,实现了物流、飞船加注扣罩流程、临射检查程序、飞船测试流程以及船箭对接后联合操作项目的优化,减少了5次室外转运和7次吊装,比神舟七号任务流程缩短了21.5天。

  试验条件做了5个方面的改进

  记者:交会对接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发射中心实验条件有哪些相应的改进?

  崔吉俊:改进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升级改造了测发指挥显示系统,拓展了信息利用的能力,提高了辅助决策自动化水平。二是更新改造了东风中心计算机及指挥显示系统,提升了任务状态变化适应能力,实现了测发、测控指挥决策资源的共享。三是研制了共用光纤射频转发系统。解决了脐带塔复杂钢结构条件下无线信号多路径干扰的问题,实现了目标飞行器和测控设备共用无线信号的转发。四是开发航天发射一体化仿真训练系统,实现了全系统、全流程、全员额训练。五是针对影响和制约交会对接任务顺利实施的重难点问题,完成了一系列科研攻关,为任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资料图片:天宫一号拟于9月27日至30日择机发射这是矗立在发射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长征二F运载火箭组合体(9月20日摄)。 

  定位7000余人,人员参试能力进一步提高

  记者:发射场全体人员都准备好了吧?

  崔吉俊:交会对接对我们全体人员而言是一项全新的挑战,针对任务交叉并行、连续实施、一器三船的形势,我们大力提升人员参试能力,将精兵强将定位在交会对接任务上。这次天宫一号飞行任务,发射场共定位7000余人,全部参加了第五次发射场合练的演练和考核。

  我们建立了严格的持证上岗管理制度,并对参试人员进行了岗位任职能力考核与评估,特别重点对100名关键岗位人员进行了专项考核。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利用自主研发的航天发射一体化仿真训练系统,进行了多次火箭虚拟吊装、单机虚拟装配、故障仿真应急处置训练,并组织了三轮全系统、全流程、全员额模拟发射演练,锤炼了参试人员的组织指挥、实装操作和系统间的协同能力。

  对发射场所有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测

  记者:发射场各系统做了哪些改进?

  崔吉俊:针对交会对接任务,我们结合新版GJB9001B对质量体系的新要求,全面加强质量管控,建立了中心、业务系统、部站和室队四级质量目标评测体系,使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与试验任务实际相融合。

  从今年3月份开始,测发系统集中2个月时间,对发射场设备进行了全面检修检测,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得到了明显提升。

  经过前期充分的任务准备和检查评审,中心各系统技术变化受控,系统间接口文件签署完备,系统间地面试验充分,设施设备功能正常,性能满足任务要求,可靠性、安全性措施落实,完全具备执行天宫一号任务的条件。


 


上一篇:天宫一号设计寿命两年 要完成四大任务
下一篇:2年工作寿命 "天宫一号"开启中国空间站之梦

 相关专题:

·天宫一号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模型制作工艺[16162]
 · 航天模型设计[14373]
 · 航天模型知识[13591]
 · 西班牙工业科技发展中心[1317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聚合内容 支持火狐浏览器 支持傲游浏览器 支持opera浏览器 支持世界之窗浏览器 支持谷歌浏览器 知识共享

Copyright © 2009-2020 SPACEI.NET.  
晋ICP备080032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