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支平均年龄只有32岁的年轻航天飞控队伍。
从飞行器发射入轨、升轨控制、到变轨调相、远距离导引,再到两目标完美对接,在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中,他们一路过关,以100%的飞控成功率,用近乎完美的控制,把中国航天飞控技术推向崭新高度。
在浩瀚太空,他们实现了使命与青春的完美对接,青春的光芒在太空中闪亮。
(一)
2011年11月3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精确控制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八飞船在九天之上完成高难度的交会对接,开启了中国航天科技的新篇章。
这漂亮的第一次完美对接意义深远,标志着继掌握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后,我国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
成功的背后,凝聚着北京航天飞控中心青年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汗水。
2008年10月,中心刚领受任务时,面临诸多难题。而最大的挑战在于这场突破和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关键之役,能否首战告捷?
在神圣使命的感召下,中心的年轻人义无反顾地挑起了重担。
青年测控专家李剑,曾参与了神舟系列和嫦娥系列等多项重大航天测控任务。他在测控总体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大胆提出了建立“两目标关联飞行控制模式”的设想。这种全新的飞控模式,既保证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在两个完全独立的系统中保持各自独立性,又能实现协同并行控制,解决了基于状态的两目标关联控制、飞行器安全性保障等技术难题,大大提高了控制的灵活性、安全性与可靠性。
与以往的载人航天任务相比,交会对接在轨道设计、轨控策略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轨道控制,次数多、间隔短、精度高,环环相扣。飞控遂成为任务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成为决定任务成败的关键。
作为一名青年轨道专家,唐歌实已是身经百战,全程参加了7次神舟系列和2次绕月探测任务。经过深入研究,他在交会对接任务中独辟蹊径,提出了空间环境参数辨识策略、准实时大气密度模式修正的概念,自主研究了全新的轨控策略,解决了中长期轨道预报、短弧段精确定轨等难题,使控制偏差达到了千分之三以下,大大提高了轨道控制精度,为交会对接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是交会对接任务的数据交换中心,负责与国内外8个中心、18个测站进行数据交换。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国际合作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如何确保网络安全,成为一大难题。年轻的通信专家刘博扬和他的团队建立起的网络隔离系统实现了主任务系统与外网数据的双向过滤,为交会对接任务安全测控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铜墙铁壁。
青春与激情在拼搏中飞扬,睿智与灵感在挑战中萌生。中心这群年轻人在短短3年里,进行了400多次内外部联调联试,精心编写了长达500多万字各种总体技术实施方案,制定各类应急预案700余项,成功研制出具有7429多个模块和500余万行源程序的飞行控制软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