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施工现场
黑龙江日报7月5日报道:数十辆工程车穿梭往来,5座大型塔吊片刻不停,300余名建筑工人有条不紊地施工……这是位于哈尔滨新区科技创新城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的(简称“大科学工程”)火热建设现场剪影。
近日,记者刚走进“大科学工程”建设工地,就听到嗡嗡的电钻声,建筑工人正在进行空间综合环境实验楼桩基础施工。“这个项目是东北三省首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空间环境地面模拟简单地说,就是月球什么环境、火星什么环境就在地面上造一个和他们一样的环境,相关科学研究在这个环境下就能进行,不用再上天上做了,所以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项目,将来能衍生出很多产业。”“大科学工程”建设指挥部基建负责人王晨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5.45亿元,占地面积约为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766平方米,是中国首个用于模拟太空极端环境的大科学工程,主要由空间环境研究系统、微观机理分析系统、生命科学研究系统、等离子体科学研究系统、弱磁/零磁环境系统、离子加速器系统、数值仿真与中央监控系统以及配套条件系统八部分组成,将在哈尔滨新区建设多个模拟太空环境的系统装置,成为我国展开太空实验的重要依托。
“大科学工程”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建,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共建,于2017年8月启动建设,目前“三小一大”4个项目正有序建设中。“三小”即空间等离子体科学实验楼、空间在磁环境科学实验楼和动物培养室,主体均封顶,目前正在进行装饰工程,预计7月中旬土建工程竣工并具备实验室设备进场条件。
“一大”即空间综合环境实验楼,今年6月启动建设,预计年底主体完工,2020年2月竣工。空间综合环境实验楼是“大科学工程”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实验楼,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相当于10多栋居民楼的用地。
“空间综合环境实验楼设有‘月尘舱’‘火星尘舱’‘综合舱’,可模拟各种极端太空环境,为此实验室建设标准也极高。像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基础沉降偏差不能超过几毫米;实验室部分墙体厚达3米多,做错了只能爆破,这就要求我们施工时在满足高精密度、隔振、防水、独立基础等要求时,精准施工一次完活。”王晨告诉记者,“大科学工程”布局采用“天方地圆”造型,除方形的实验室外,还将在园区南部建设一座圆形展厅,用作科研成果展示和科普教育。建成后,游客可以在这里亲身感受模拟太空环境。
“‘大科学工程’聚焦航天领域的重大基础性科学技术问题,将构建我国首个空间综合环境与航天器、生命体和等离子体作用科学领域的大型研究基地,形成国际领先水平的空间环境耦合效应试验研究平台。”王晨说,项目投用后,将深化人类对空间环境与航天器作用机理和规律的认知,提升航天科技领域中原始创新水平和能力,夯实相关领域的科研实力,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加快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跨越。未来,“大科学工程”将吸引更多国内外高水平人才,为中国空间科学领域注入更多活力,探索中国航天、世界航天的新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