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勒”太空探索示意图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证实了太阳系外的首颗类似地球的、可适合居住的行星。据此连线NASA发言人约书亚巴克,他表示,开普勒望远镜未来可能会发现数百颗像地球大小的行星。
连线NASA 从2000多颗“候选”行星中筛选出
巴克说,此次发现的“开普勒-22b”是NASA从2000多颗“候选”行星中证实的首颗太阳系外最类似地球的行星,位于天体“宜居带”的正中位置。
巴克介绍说,所谓的“宜居带”其实就是指行星距离恒星远近合适的区域,在这一范围内水可以以液态形式存在,由于液态水被科学家们认为是生命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元素,因此如果一颗行星恰好落在这一范围内,那么它就被认为有更大的机会拥有生命或至少拥有生命可以生存的环境。
除水之外,“开普勒-22b”行星的其他先天条件都非常良好:它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相近,这保证它的地表温度不会过高或过低,约为21℃;它围绕恒星的公转周期是290天,运行轨道也类似地球。
巴克表示,找到宜居行星只是寻找外星生命的第一步。如果恒星周围普遍存在这类行星,“开普勒”将会发现数百颗像地球大小的宜居行星,那也就意味着生命可能在银河系内普遍存在;如果相反,则表明地球可能是唯一的生命站。
探索任务 开普勒望远镜 靠看亮度找宜居行星
巴克介绍说,此次发现的新行星属于NASA 开普勒项目的一部分。开普勒项目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找与地球相似的星球,找到我们所知道的生命有可能存在的地方,很有可能改变人类对宇宙的看法,有望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对自身的认识。
2009年,美国发射了一个专门用于寻找类地行星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该望远镜被发射至距地球大约721千米高的预定轨道,开始执行探索任务。
开普勒望远镜携带有高灵敏度的观测仪器,能够发现恒星细微的亮度变化,可计算出其周围可能存在行星,并推算出行星的大小等参数。
巴克介绍说,开普勒望远镜的设计寿命是4年,采用太阳能电池板。目前运行状况良好。
“开普勒”望远镜主要任务:在绕行太阳的轨道上,在大约10万个恒星系中搜寻类地行星。 外媒关注
“2.0版”地球 或成人类新家园引争议
英国广播公司BBC称,“开普勒-22b”简直是地球的“2.0版”。社会学家认为,随着地球人口越来越稠密,这颗宜居行星将来可以成为人类的新家园。而科学家们则对“新家园”的构想提出了质疑。
首先,“开普勒-22b”距离地球600光年,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根本不可能进行如此长距离的远征。
其次,尽管它被认为“可能”存在水和陆地,但专家尚未确定这颗行星的组成成分。即便到了人类可以移民时,这颗行星上如有智慧生物,对人类来说也是一个难题。
路透社的报道称,这颗行星有可能总是保持“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很可能有生命存在。这主要是由于它的自转规律使得它总有一面面向恒星。而法新社则认为,“开普勒-22b”虽然被确认为第一颗存在于太阳系外的宜居行星,但并不意味着那里就一定存在生命。
专家观点
“开普勒-22b”难有高等生命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上午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人类亲自前往火星验证生命存在尚有难度,更不用说去往更远的类似“开普勒-22b”这样的遥远星球了。
现阶段,人们只能通过观测来初步断定某个星球是否适宜生命生存。
“像人类这样的高等生命如果能够看到宇宙中的其他星球,那么同理,这些星球的高等智慧生命也应该能够看到我们。如果这些外星球生命没有联系我们,则可以初步断定,这些星球上面没有我们期盼的高等智慧的外星人。”庞之浩说。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也认为,人类要想移民到“开普勒-22b”几乎不可能。目前,人类发射最远的探测器是上世纪70年代的“旅行者1号”,但飞了30多年,它现在才飞到冥王星附近,飞行距离也就是太阳系半径的千分之一,就目前的科技水平,人类离开太阳系至少要1万年。
庞之浩指出,目前我国还没有天文观测卫星,所以无法观测到“开普勒-22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