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们这些民营商业火箭公司的技术、人才和资本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去做更大型的火箭,去跟SpaceX竞争。”
从4月5日民营企业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双曲线一号S”商用火箭完成首秀,到4月26日商业卫星“珠海一号”02组卫星搭乘长征十一号火箭进入预定轨道,再到9月5日代号为双曲线1Z(SQX-1Z)固体亚轨道探空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成功发射……短短半年时间,我国民营商业航天领域捷报不断,也让商业航天巨大的市场显现。
据国泰君安的研报预测,到2020年,全球航天产业市场总额将达到4850亿美元,中国市场包括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等将达到8000亿元。
政策红利下“风口”来了
自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以来,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开始正式破冰起航。2015年,工信部军民结合推进司发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随后,我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纷纷成立,掀起了一股创业热潮。从2017年下半年至今,整个产业则开始加速度发展。
“我国商业航天起步较晚,但在军民融合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相关政策不断落地的当下,发展势头不可阻挡。如果说2015年是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元年,现在则可以断定为‘风口’来了。”北京未来宇航空间技术研究院联合创始人牛旼告诉记者。
据北京未来宇航空间技术研究院今年5月发布的《2017—2018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投资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4月,我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数量为67家。而如今,经过短短不到半年时间,这一数量基本实现了翻番。据统计,目前涉足这一领域的民营企业已有110多家。
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表示,为加快推进商业航天发展,中国国家航天局将从产业政策、发展模式以及金融扶持三方面进行支持。
政策红利也催生了资本市场的迅速升温。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4月,投资商业航天企业的投资机构达60多家。在2015年—2017年初创的企业实现了高速发展,且连年持续获得资本的增持。无疑,商业航天正在成为我国航天领域的有力补充,数千亿级产业“风口”已经临近。
和“国家队”错位发展
商业航天产业火了。但“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和‘国家队’是否存在竞争、他们如何盈利”等问题也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零壹空间自成立起的定位就是与‘国家队’差异化发展,专注做好自己的产品。”零壹空间创始人舒畅表示。
在舒畅看来,当前全球卫星市场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大量的商业卫星发射需求,商业发射服务也迎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我国现役火箭的发射成功率居于国际领先水平,运载火箭的关键技术和研制体系日益趋于成熟,但依然存在发射成本居高不下,产品研制周期过长等问题。这样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与此同时,卫星发射的市场需求却长期得不到满足。
“因此,未来二者将是竞合关系,既会有一定竞争,但更多的是合作,并且长期并存。作为民营商业航天企业,要做国有航天企业不容易做或者‘看不上的’市场。”舒畅如是说。
牛旼认为,民营商业航天是“国家队”的有效补充。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从体量上无法和国有机构比,但其具有体制优势,比如管理决策的高效性、团队股权激励以及独立市场化运作机制,特别是在国际化方面有更大的优势,毕竟“国家队”有比较强的军工色彩。
“怎样去实现商业化,是零壹空间成立以来一直在探索和尝试的。”舒畅表示,“商业航天的关键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在成熟市场中去寻找新的机会,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从而创造出更加广阔的商业航天市场。”
对“做航天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不太适合民营企业去做”这种说法,舒畅认为,这是不了解具体情况。以零壹空间为例,他们瞄准的是商业小卫星的发射服务,这只需要开发一款小火箭就可满足。“要把小火箭、小卫星做成商业化产品,投资在几亿范围之内,这个投入并不算多。中国航天历经60年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工业基础,如今我们打造一款小火箭、小卫星,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资金问题可以通过引入战略投资来解决。”舒畅说。
商业化也意味着竞争。自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商业航天发展以来,除了创业企业的快速涌入,国家队也纷纷入局。
“目前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大家都在探索和发展,虽然在某些市场上有竞争,但航天是核心技术驱动型的高门槛、高壁垒行业,和其他资本驱动型科技产业不一样,所以当前涌入的玩家并不算多,目前的竞争是良性和有益的。”牛旼说。
“风口”过后会是“倒闭潮”吗?
最近几年,来得快、去得快的创业热潮,让不少人对“风口”也开始起了“疑心”。民营商业航天产业“风口”过后,是难逃“倒闭潮”还是会巨头丛生,值得探究。
舒畅分析道,在市场方面,现在卫星公司都是刚刚起步,目前是大家搭建星座体系的阶段,很多创业公司都公布了卫星组网计划,不光是创业型公司,还包括一些成熟的大型集团企业,这个市场需求很大。现在SpaceX在大型商业卫星发射这块已经占领了50%的份额,未来希望世界各国商业小卫星也来中国发射。
“等我们这些民营商业火箭公司的技术、人才和资本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去做更大型的火箭,去跟SpaceX竞争。中国商业火箭领域一定会出现千亿市值的公司,这个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巨大的。”舒畅说。
据《2017—2018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投资报告》分析,从2017年下半年到2020年,随着政策持续释放利好,以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卫星运营机构发起的卫星星座计划,对于卫星和火箭的需求大幅增加,会带来大量航天制造业市场机会,将涌现出更多的民营航天企业,同时引入更多的市场化资本。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将成为国家重要战略新兴产业之一。
“随着未来航天技术的民用化和普及化,航天与大众生活将结合得更加紧密。现代航天以卫星为核心,核心应用以通信、导航、遥感为主。未来航天以新式航天器为核心,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成为基础设施,飞船、火箭等航天器成为交通工具,空间机器人、探测器成为新的生产工具,太空旅游、太空采矿、太空移民都将成为现实。”牛旼说,民营航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创新,发挥自己优势,另辟蹊径寻找新市场。
(本文来源:中国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