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7日4点45分,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成功发射猎鹰重型火箭。猎鹰重型火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随后完成了一级火箭的分离和回收。这一消息对于美国航天业来说,无疑是极为震撼的。因为在2012年NASA航天飞机正式退役之后,美国如果想把宇航员送进太空就必须依赖俄罗斯飞船。但如今,一家美国的私人公司却创造出了目前世界上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这不仅对美国,对全人类来说,也是探索太空的一个新开端。
埃隆·马斯克并不是第一次登上媒体头条,甚至也不是第二、第三次,除了SpaceX公司,PayPal、特斯拉和太阳城公司,都曾让他多次成为全球媒体的焦点。而这个47岁“钢铁侠”几乎天生就是为改变世界、改变人类而生的。在马斯克16岁的时候,他就认为自己的人生使命是拯救人类。
当然,很多孩子都曾在少年时期认为自己是人类的救世主。但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这种志向最终都会矮化成对一份好工作的奢求。马斯克是少见的未曾改变初衷的人,尽管他的创业历程极尽曲折、艰辛,但他却凭借着勇气、坚韧和智慧,以及不可或缺的运气践行着自己的梦想。也因此,每一次成功之后,马斯克立马成为媒体笔下的“成功标本”,各种成功经验亦纷至沓来。
借着火箭成功发射的东风,人们自然会关心与火箭相关的知识、数据,尤为看重规模的国人一看到“创了世界纪录”就来了劲。就连马斯克在发射前表示只有60%的成功率,也被调侃为好学生在考前故意说没复习,结果考完却拿了满分。广受褒奖的马斯克对此也许没有一丝感慨,正如7年前他在特斯拉电动车还处于PPT阶段时提出要造私人火箭时所遭遇的嘲讽,马斯克作为一个不走寻常路的探索者,似乎拥有一种自动屏蔽外界评议的能力。
大多数的鸡汤文,都试图描述马斯克所拥有的个性特点,以便与他最后的成功进行联系。不过,马斯克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把每一次失败都当成成功的起点,同时也把每一次成功都当成失败的起点。前面一点很好理解,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更关键的恐怕在后一点,即每一次成功其实都是把自己放在一个更高的位置。越高级,越脆弱,越成功,越容易失败。马斯克一定明白,当所有人都不看好自己,反而可以更专注自己的事业;但当所有人都开始看好自己,危机就不那么清晰显露了。
与乔布斯、贝索斯等大佬不同,埃隆·马斯克是关怀和技术双管齐下。有趣的是,尽管马斯克是科技创新的急先锋,被媒体誉为“把地球甩在身后的男人”,但马斯克却对科技充满恐惧。马斯克说自己25岁之前就在想移民外星球、可持续能源、互联网、基因改造和AI五件事。他之所以发射火箭,是为了移民火星,赚钱只是副产品,最终目标是为了拯救人类。当然,现实主义者可以把他的话理解成一种话语策略,以便他能引起更多的关注。
但是,马斯克对如今极为火爆的AI却十分慎重,为此他还获得了科技界的“卢德奖”,以讽刺他阻碍科技发展。这听起来有点像笑话,但这却是真实的马斯克。马斯克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似乎超越了财富,也许恰恰是这样,他才能够专注探索本身。有所为有所不为,看起来像疯子与天才合体的埃隆·马斯克,其实是商业+科技界的良心。□尼德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