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您这次带来的议案是什么?
刘志让:我这次带来的议案,主要是希望国家对以重型运载火箭为代表的新型动力研发给予支持。因为重型运载火箭是航天强国的重要支撑,也是大规模利用空间资源的基础,开展深空探测的前提。只有尽快立项并研制重型火箭,在2030年实现首飞,才能支撑我国在进入空间能力大幅提升、开展载人登月和载人登火等航天强国硬指标的实现,支撑我国在2030年进入世界航天强国前列,2045年全面建成航天强国。
北青报:您所指的重型运载火箭是什么?
刘志让:就是希望能够加快48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即重型一级发动机),220吨氢氧发动机(即重型二级发动机),以及重型三级发动机25吨氢氧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在2028年前完成全部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助推2030年重型运载火箭的首飞。如果立项成功,预计2020年前具备整机试车条件,2025年进入试样阶段。
北青报:那这种重型运载火箭能够运送多少货物呢?
刘志让:我国现役最大火箭长征5号的近地运载能力是25吨,如果以一辆特斯拉汽车为2吨计算,一次可以运送10多辆特斯拉上太空,而重型运载火箭的近地运载能力是140吨,月球转移能力是50吨,那个时候,我们送几十辆特斯拉上去都是没有问题的。
北青报:请问长征五号的事故原因是什么?(航天爱好者网补加)
刘志让:我国现在已经拥有了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5号,但是在去年进行的长征5号遥二火箭发射中出现了飞行失利,我们现在经过分析,已经查明了原因,是两台芯一级液氢液氧发动机其中的一台出现了偏差,现在故障已经归零,今年年底就将恢复发射。长征5号恢复发射后,很快就将发射新的嫦娥探月卫星,届时将实现“绕落回”中的“回”这个步骤。
———————————————————————————–
今年2月6日,带着一辆红色特斯拉电动跑车,世界现役最强大重型运载火箭“猎鹰重型”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升空,飞向遥远的火星。这款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来自马斯克创立的美国私企SpaceX。反观我国,是否也具备了火箭可供重复使用的技术?未来是否也会有民间资本参与航天研究?两位全国人大代表对此发表了见解。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载人空间站工程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表示,在SpaceX公司的“太空探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可重复使用技术”。这项技术虽然有所突破,但还不成熟。我国应持续在“可重复使用技术”研发上投入精力和人才。否则,等到国外技术趋于成熟,我国在航天领域将会面临威胁。
降成本是民用航天市场发展关键
记者:如何看马斯克的太空探索?
张柏楠:第一,载人航天未来走向民用化、商业化,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第二,载人航天技术目前正处于转换期,不好说它一定很赚钱,但正因为如此,才有很多企业进入这个市场。第三,商业航天最根本的还是要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降低了成本,民用载人航天的市场一定会起来。这也是马斯克可重复使用火箭、可重复使用飞船这项技术获得关注的原因。当然,我们国家现在也开始进行类似的探索。
记者:这样的太空探索,是否会威胁中国航天领域的发展?
张柏楠:这种太空探索的影响,主要在于其运载火箭的可重复使用技术。这项技术还是比较有颠覆性的,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但我认为,这项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第一,火箭不是所有的都回收,因为回收要受气候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所以,这项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第二,使用时风险比较大,虽然有成功回收的案例,但实现次数不多,而且回收之后,再使用的次数也非常少。所以我认为,这项技术是未来发展方向,但目前还处于可靠性积累阶段。
民间和商业资本进入航天是好事
记者:可重复使用技术意味着什么?
张柏楠:可重复使用技术,有降低运载火箭成本的潜力,但目前还不成熟,效益尚未发挥。需要说明的是,马斯克的运载火箭得到了美国政府、NASA的技术和经费的大力支持,相对来说,中国的一次性运载火箭,天生具有价格较为低廉的优势,如果国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我们有信心赶上美国等国家的先进水平。否则,等到国外技术趋于成熟,届时将会面临威胁。
记者:当前航天科技产业对于民间资本的态度如何?
张柏楠:民间和商业资本进入航天,对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好事。航天本身就有很多领域是商业运行的,比如商业通信卫星。随着市场的需求和技术的进步,更多的领域也具备市场开发潜力,例如遥感。
计划2022年前后建成中国空间站
记者:我国载人航天目前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什么?
张柏楠:空间实验室阶段已经圆满收官。空间站研制正在按计划进行,计划2022年前后,建成中国的空间站。
记者:我国载人航天技术,与国外相比如何?
张柏楠:从1992年进入载人航天领域到现在,一个切身感受是,我们同国外比起来,从原先的“跟跑”状态,逐步变成了现在的“并跑”。那时候主要看外国做什么,我们跟着做什么,遇到一个问题,很少有人能帮着解决,包括一些原材料等,都很匮乏。但近些年明显不一样了,我们现在做的事,很多都是跟国外一样的。与航天相关的科技,发展得也很迅速,中国教育的发展也给中国的科技创新培养了很好的人才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刘志让和火箭打了几十年交道。“马斯克的这一举动,让世界航天界都感受到了紧迫感,虽然我们中国现有的火箭技术,可以一次将10多辆特斯拉送入太空,但是作为中国航天人,我们也要向马斯克学习创新的精神。”刘志让说。
希望我国重型火箭尽快立项
记者:您这次的议案是什么?
刘志让:我这次带来的议案,主要是希望国家对以重型运载火箭为代表的新型动力研发给予支持。因为重型运载火箭是航天强国的重要支撑,也是大规模利用空间资源的基础、开展深空探测的前提。
记者:您指的重型运载火箭是?
刘志让:就是希望能够加快48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即重型一级发动机),220吨氢氧发动机(即重型二级发动机),以及重型三级发动机25吨氢氧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在2028年前完成全部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助推2030年重型运载火箭的首飞。
记者:这种重型运载火箭能够运送多少货物呢?
刘志让:我国现役最大火箭长征5号的近地运载能力是25吨,如果以一辆特斯拉汽车为2吨计算,一次可以运送10多辆特斯拉上太空,而重型运载火箭的近地运载能力是140吨,月球转移能力是50吨,那个时候,我们送几十辆特斯拉上去都是没有问题的。
回收火箭要考虑费效比问题
记者:马斯克除了将汽车送入太空之外,还进行了多次火箭中央助推器的回收实验,我国现在有类似的研究吗?
刘志让:说个玩笑话,我们现在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专门研究火箭助推器回收的工作,我们主要考虑的是回收火箭是不是有最佳的费效比,因为这其中也存在风险性、可靠性低等因素,在经济上是不是划算现在难以计算。在这里我还要提一点,那就是我们国家的火箭是非常安全的,在全球现役的火箭中,我们的故障率是最低的。
记者:那咱们现在掌握火箭回收的技术吗?
刘志让:我们其实也是有一定技术储备的,火箭回收有诸多的技术要求,包括要考虑回收后的维护、检测、更换等工作。我们现在的计划是在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发动机方面,基于现役及新一代运载火箭体系,开展发动机重复使用技术改进研究,2025年前后实现落区可控回收、部分重复使用等目标。2030年实现完全重复使用两级运输系统的工程应用。
我国在2020年左右进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记者:我国探月工程近几年会有什么计划?
刘志让:我国现在已经拥有了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5号,但是在去年进行的长征5号遥二火箭发射中出现了飞行失利,我们现在经过分析,已经查明了原因,现在故障已经归零,今年年底就将恢复发射。长征5号恢复发射后,很快就将发射新的嫦娥探月卫星,届时将实现“绕落回”中的“回”这个步骤。
记者:在火星探测方面我们有什么计划?
刘志让:在深空探测方面,国家计划在2020年左右进行首次火星探测,实现“绕飞、着陆、巡视”,2030年前开展火星取样返回任务。
据北京青年报
(本文来源: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