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我国新一代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以下简称“长十一”火箭)“一箭六星”发射圆满成功。这是长十一火箭首次执行全商业发射任务,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该型火箭迈入全商业发射新时代。
向全商业发射跨越
长十一火箭型号办公室宋永生说,长十一火箭已于2015年9月25日、2016年11月10日完成两次发射,将十余颗商业小卫星送入太空。这两次发射执行的是国家任务,研制经费、抓总协调等无需型号队伍负责,搭载发射的小卫星协调工作也相对简单,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商业发射。
但这两次发射全面验证了火箭的核心技术、理顺了工程研制流程、打通了小卫星发射许可申请通道,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
本次发射的六颗卫星由民营企业、高校或外国企业研制,发射服务形式复杂,需协调发射场、测控等系统的工作及用户的需求,工作量大。型号队伍开展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打通了商业发射全流程,实现了跨越。
△星箭对接
火箭运载能力量化出售 “车费”共同承担
卫星“拼车”上太空,车费由大家共同分担,但每家具体要付费多少呢?为公平起见,“乘客”要按自身重量占火箭运载能力的比例“买票”。
虽然每名“乘客”的“车费”不一样,但服务却要同样周到。宋永生说,火箭设计方必须像个大家长一样事事操心,把整个发射任务组织起来。“火箭、卫星、发射场、测控系统这些以往等到发射时会‘自动就位’的大系统,现在都要‘操心’,哪一项配合不好,都会影响履约。”
此外,绝大多数商业公司没有申请发射许可的经验,也没有途径与发射场和测控系统建立对接协调渠道,搭载发射的卫星越多,这些服务就越复杂,这对长十一火箭型号队伍的组织协调能力是个严峻的考验。
挖潜运载能力 送更多卫星上天
针对当前小卫星发射市场需求量巨大,很多小卫星“一票难求”的现状,长十一火箭不断挖潜运载能力,力争为小卫星提供难得的“车票”。
宋永生说,这次发射的长十一火箭采用“多星适配器”加“低冲击点式星箭连接解锁装置”,大大减轻了箭体结构“自重”,将更多运载能力留给卫星。
如果把卫星原来的“座椅”比作“小板凳”,那么“多星适配器”就像“沙发”,不仅更舒适,而且星箭分离更安全。而低冲击星箭分离装置,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大大改善了星箭界面的环境条件。
此外,采用冷发射模式的长十一火箭,对发射场保障条件要求低,发射周期短,可极大地缩短履约周期,降低发射成本。
今年,长十一火箭计划完成4次陆上发射和一次海上发射,将在发射技术和任务组织管理两方面不断创新,为广大用户提供性价比更高,更加优质的服务。
(本文来源: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