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航天网 当前在线 1
用户: 密码: 验码:    
  | 本站首页 |   繁體中文 |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 航天业界 | 运载火箭 | 卫星资讯 | 载人航天 | 航天科普 | 航宇器材 | 天文宇宙 | 航天站点 |
 推荐阅读 | 专题热点 | 本站博客 | 在线留言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卫星资讯>>卫星信息
  共有 900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我国红外成像技术再突破 预警卫星跻身世界顶尖水平
 



  发表日期:2018年2月13日   出处:新浪网        【编辑录入:飞沙

冷战时期由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核军备竞赛的不断升级,装备核弹头的弹道导弹尤其是洲际弹道导弹成为核威慑力量的绝对主力。为了及时发现对方有可能实实施的先发制人核打击,从而确保己方有足够的反应时间,美苏两家都不惜巨资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战略预警系统,部署在太空中的预警卫星就是在这套系统当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预警卫星通常在地球同步轨道和大椭圆轨道上运行,由数颗卫星组成覆盖全球的预警网络,主要用途是对正在处于上升段的弹道导弹进行识别和监控。


预警卫星是核大国战略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警卫星之所以能够在3.6万公里外发现小小的弹道导弹,凭借的是卫星上面装备的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红外探测器,只要弹道导弹刚刚飞出大气层离开了云层的遮挡,其火箭发动机高温尾焰所产生的强烈红外辐射就会立即被预警卫星的火眼金睛牢牢锁定,然后使用星载光学摄像设备持续跟踪可疑目标,准确判断其性质并及时向后方指挥中心发出预警信息。美国、苏联在上个世纪70年代相继发射了各自的第一代预警卫星,目前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产品,成为世界上垄断该项技术的唯二国家。


预警卫星探测到的洲际导弹尾迹

然而在进入21世纪以后,这个格局终于被后起之秀的中国给打破了。过去我国基于被动防御的有限核威慑战略,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保留最低限度的核打击能力,等敌方核导弹落地以后再实施反击,因此对预警卫星的需求尚不十分迫切,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没有启动预警卫星的部署计划。但是随着我国军事实力的迅速增强和国防战略的逐步调整,遏制敌方大规模核突击和实施弹道导弹拦截的主动防御政策走上了全面铺开的快车道,发展我们自己的预警卫星自然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国在预警卫星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经过科研人员的刻苦攻关,我国通过实践系列、风云系列等科学实验卫星开展了一系列预警卫星相关关键技术的空间实验,其中包括为实现高精度姿态控制和高轨道惯性导航测量所需的高灵敏度半球谐振陀螺仪,用于远程快速信息传输的多频段宽带高速数据处理器,推扫型红外光电芯片及阵列器件,凝视型红外芯片及阵列器件,以及验证大空域目标探测识别、多传感器信息快速融合、全天候连续跟踪测量、高精度测距测角、远距离精确成像等天基监视识别功能的光电组合探测系统,攻克了一只又一只的拦路虎。


中国已经发射部署了前哨系列预警卫星

2009年到2014年,我国相继成功发射了多颗“前哨”系列天基红外预警卫星,初步建成了能够覆盖全球主要地区的太空导弹预警网络,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这件“国之重”器的国家,再加上在本土部署的多部陆基远程相控阵预警雷达,我国已经拥有了完整的战略预警体系,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已经部署的陆基中段和正在部署的海基中段弹道导弹拦截力量具备了实战化的能力和基础。俗话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国科研人员再接再厉,于2014年正式立项了新一代的高轨道预警卫星,并且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2.7K×2.7K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探测的红外图像

近日中国电科11所传来喜讯,该所的技术团队成功研制出了短波和中波单片2.7K×2.7K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属于第三代超大面阵高灵敏度制冷型红外探测器,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在国际上也达到了顶尖水平,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是预警卫星红外成像系统的核心部件,研制难度极大,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国在2009年研制出了4K×4K的产品,法国在2017年研制出了2K×2K的产品,中国电科推出2.7K×2.7K的产品,使我国稳坐继美国之后的第二把交椅,为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对我国新一代预警卫星的技术性能表示足够的乐观。

(本文来源:新浪网)


上一篇:美国NOAA的GOES-16气象卫星宣布投入使用
下一篇:历史上的今天:“中星-22号”卫星发射升空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模型制作工艺[15252]
 · 航天模型设计[13300]
 · 航天模型知识[12866]
 · 西班牙工业科技发展中心[12394]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聚合内容 支持火狐浏览器 支持傲游浏览器 支持opera浏览器 支持世界之窗浏览器 支持谷歌浏览器 知识共享

Copyright © 2009-2020 SPACEI.NET.  
晋ICP备080032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