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航天:今年我院有16发火箭研制发射,对于火箭总装厂149厂而言,火箭的总装发射任务远不止于此。
在149厂采访时,149厂事业一部(六分厂)党支部书记兼副厂长张雄告诉记者,几年前,六分厂50名总装工全力以赴完成了十几发火箭的总装总测和发射,现在人数没有增加,六分厂要完成全年的火箭总装总测和发射。目前,六分厂有24名总装工分别奔赴到基地和天津等现场参加发射研制。“现在留在厂里的总装工还不到20人,他们个个都以一当十,为确保全年火箭发发成功做好本职工作。”
“自己是代表国家在做火箭,绝对不能马虎”
在长征五号火箭助推2模块煤油箱上有一个直径420毫米的人孔盖,身高1米74的总装工张一唯带上口罩,手里拿着装有传感器等产品的周转箱,登上工作梯,来到近2米高的箭体人孔盖旁,打开防爆灯,左脚伸进人孔盖,然后头伸进左脚蹬力,身体往前一靠全身进了舱。过程不到10秒。
一旁的总装工武晨鹏向记者介绍,火箭总装期间,总装工每天要多次进贮舱工作,每次大概两个多小时,这种情况已持续了一个多月。尽管带上了口罩,但贮箱内部还是有股刺激性味道,“我们用了一台通风换气管道设备,既降低味道,又保证贮箱湿度,整个贮箱还要靠防爆灯进行照明。”“尽管长征五号助推模块我们已装了十余个,流程已熟悉了,我们依然按照工艺文件要求进行操作;检验员、工艺员也是先后进入贮箱开展现场检验和确认。”
在谈起总装中遇到困难之事如何处置时,武晨鹏告诉记者,办法总比困难多。比如有些电缆线在原先的安装点操作非常困难,在确定移动安装点可以更好地保证产品安装质量和进度的结论后,我们与设计师反馈,得到了采纳。
总装工是个很考验人的活,不仅要技术扎实,还要保持良好的身材。“面对直径只有420毫米的舱体入口处,如果身体太胖,肯定钻不进去。”为此,特别爱吃肉的武晨鹏只好管住自己的嘴,还坚持走路和参加健身活动,保持合适体重。张一唯除了控制甜食外,还每周参加足球等健身运动。
谈起工作体会时,28岁的张一唯说,自己总装了几十发火箭,已有操作手感了。感觉如有质量隐患就要思考和反馈了。因为抬头就看见对面墙上挂着的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低头就会看见工作服上印着的一面五星红旗,就会想到自己是代表国家在做火箭,绝对不能马虎。
“优秀的总装工不但会做装配,而且也要学会管理”
走进另外一间10000多平方米的火箭总装厂房,抬头看见墙上挂着一幅红底黄字的宣传标语,“做事按依据,做事留记录,不带问题出场,不带隐患上天”。
来到总装现场看板边上,记者看见面积近二个平方米的大屏幕,清晰地标注着每日工作安排、团队目标、注意事项、工艺文件、强制检验点、技术关键点等分类栏目。记者随意点击了动力系统安装环节,大屏幕立刻显示出相应的安装过程中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到数据表格要求等。张雄介绍,每天早上各个项目团队在这里召开班前会,由项目负责人打开屏幕布置当天的工作,工艺员主讲风险控制点,让操作工知道“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做?”
张雄表示,现在光靠人的增长是不行的,我们靠信息化手段减少总装工在工作中的不必要操作,总装信息化系统马上上线试用了。还通过工装、设备等的技术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我们每发火箭都组成由工艺员、检验员、总装工参加的项目团队,对项目团队负责人加强培训、考核上岗,在实干中培养出全天候的人才。“优秀的总装工不但会做装配,而且也要学会管理。”
作为项目负责人,我考虑的问题和自身想做的事就会更多,就要动员每个成员齐心协力地做好各自分工,保证火箭总装质量。武晨鹏是这样认识项目负责人职责的。
突然轰鸣声响起,持续一分钟,原来是一旁的长四遥二十五火箭在做气密检查。只见两名总装工登上2米高的箭体,对火箭三级发动机动力系统管路进行打保险。过了不久,轰鸣声再次响起。工艺员李一说,“火箭一个子级在整个总装过程中要做6次阀门性能试验,6次轰鸣声,声响达到100多分贝,三子级的阀门性能试验的次数则要超过10次。通过声音有无异常响动,我们可以察觉活塞有没有问题。”总装工王川戏言,这种轰鸣声我们已听习惯了,工作时总会带个耳塞,听多了突然停下来会感到不舒服。
长四丙遥二十七火箭将是我院长四系列火箭首次到西昌基地发射的火箭,面临着增加新设备、新工装和西昌基地多雨、空气潮湿等考验,工艺员李坤说,我们已前往西昌基地开展了火箭的箭体与塔架接口协调工作,对火箭箭体增加了防雨措施,这样雨水淋到火箭上也会流下来,有效阻隔雨水进入火箭内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