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14时许,由我院抓总研制的“风云三号”D星首幅可见光图像成功传回地面。下一步,卫星将进行为期半年的在轨测试。其正式投入业务应用后,将在提高天气预报水平、应对气候变化,服务生态文明建设、防灾减灾救灾、“一带一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喏!就是下面这一张图片,这张“风云三号”D星首轨可见光图”提供了从我国南海一直到西北地区的观测信息——大气、海洋、陆地清晰可见。
“风云三号”D星首轨可见光图。图片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蓝色的海洋、白色的云朵、黄色的土地……看到这张图,你可能会疑惑,为何跟之前看到的卫星云图不一样?或者说没那么“好看”?这是因为,目前公布的这张图并非全球图像,而是一轨资料(即一个条带)。
“风云三号”D星为下午星,于8日下午由南至北飞过我国上空。究竟是咋飞的?下面这个浓缩为15秒的视频告诉你 ↓↓
今天14时07分,“风云三号”D星正式开机,首轨数据开始下传,并成功接收第一幅图。相信历史会记得这一刻!
还是上面这张图,在这张三通道合成的真彩色图像上,能够清晰地看到我国上空的大气信息,南海、雅鲁藏布江、青藏高原、西北沙漠等海洋和陆地信息,盐湖、冲积扇、积雪等局地信息也可清楚辨认。
绿水青山,卫星可鉴!
“风云三号”D星首幅图像(雷州半岛)。图片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据介绍
负责卫星全球数据接收和传输任务的国内外5个地面站接收设备状态全部正常。值得一提的是,“风云三号”D星是国内首颗利用南极卫星数据接收站接收数据的对地遥感卫星。90%的全球观测数据都能从观测之时算起80分钟内传回国内,星地数据传输速率增加了30%,计算能力增加了17.5倍,数据存储能力增加了近10倍。
“风云三号”D星下一步在轨测试工作将于2017年12月中旬全面启动,依据“风云三号”D星在轨测试大纲和细则,同步进行卫星平台和数传测试,对10个有效载荷的功能性能指标进行完整测试,并进行部分卫星反演产品生成和应用示范测试。
“风云三号”D星将力争在2018年汛期开始之前完成测试交付业务应用,届时将正式与C星形成上下午卫星组网观测布局。
“风云三号”D星小科普
“风云三号”D星是极轨卫星,每天绕地球两极跑14圈,每圈需要103分钟左右,每圈的观测宽度为2800公里左右。一天下来,可获取两次无缝隙全球250米分辨率真彩色图像。
最后,来看看开机仪式现场激动的影像!
(本文来源:上海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