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七号火箭首飞搭载了我国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其成功返回地球后引起了大众对新一代载人飞船发展的讨论。
目前,国际上掀起了新一代载人飞船发展的热潮。美国宇航局与洛·马公司联合研制的“猎户座”已经在2014年进行了首次飞行;俄罗斯提出的用于取代“联盟”系列的PTK-NP 载人飞船也在发展之中。除此之外,近年来,私营航天企业也在积极研制新一代载人飞船,比如SpaceX公司的“龙2”和波音公司的CST-100。
载人天地往返运输能力体现一个国家自由进出空间的水平,是开发和利用空间的重要前提。在航天飞机式载人飞行器技术成熟之前,飞船式载人飞行器仍是人类进出空间的工具。
随着载人深空探测的兴起,飞式载人航天器还拥有航天飞机式飞行器无法比拟的星际航行通用性优势。这种优势来源于飞船式载人飞行器天上所具有的降落返回方便性、随意性与舱段平台系统功近乎无限的扩展性。
在有大气层的星球如地球、火星、金星等,飞船式载人飞行器完全可以采用降落伞式降落与返收。在无大气层的星球如月球、火星、小行星乃至木卫二,飞船式载人飞行器也完全可以依赖自身的推进系统实现无大气星球的表面降落与再起飞入轨。而航天飞机式载人飞行器,由于再入返回完全依赖于大气层与跑道,在没有现成跑道的星球根本无法利用。
综观国际上新一代载人飞船技术特点,多用途和大型化是主要趋势。多用途主要指新一代载人飞船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组合不同推舱模块和居住舱,可分别执行近地轨道和载人深空探测等多种任务。大型化即飞船整体尺寸加大,乘员舱可以搭载更多的航天员(从以往的3 人扩展到7 人左右)。此外,返回舱可重复使用、安全性提高等也是新一代载人飞船发展中呈现出来的特点。(左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