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航天网 当前在线 63
用户: 密码: 验码:    
  | 本站首页 |   繁體中文 |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 航天业界 | 运载火箭 | 卫星资讯 | 载人航天 | 航天科普 | 航宇器材 | 天文宇宙 | 航天站点 |
 推荐阅读 | 专题热点 | 本站博客 | 在线留言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航天业界>>航天新闻
  共有 1222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中国航科集团:把中国人的智慧写入浩瀚太空
 



  发表日期:2012年2月15日   出处:人民网        【编辑录入:白桦林

中国航科集团:把中国人的智慧写入浩瀚太空

    把中国人的智慧写入浩瀚太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创新纪实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有一个不足20人的班组,却是全国“工人先锋号”。他们的工作既不是加工产品,也不是制造模具。他们令人瞩目的最新成果,是为长征三号火箭设计了一条直接将嫦娥二号探月卫星送往38万公里外地月转移轨道的“天路”。

  这个以团队核心——中国科学院院士余梦伦的名字命名的班组,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班组”这个称谓的惯常想象。而它,正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创新团队的一个缩影——在近16万员工中,拥有硕士学位的超过2.2万人,2500多人拥有博士学位。32位院士、100余名国家级专家、300余名学术技术带头人、430余名型号总指挥和总设计师,构成了这支航天军工人才队伍的中坚。

  “仅在宇航领域,2011年,集团就实现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的空间交会对接、嫦娥二号飞赴日地第二拉格朗日点展开深空探测试验、北斗二号导航卫星组网运行等重大任务。全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执行了19次宇航发射,位居世界第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马兴瑞说:“我们先后攻克了火箭控制与高精度发射,飞船总体技术,制导、导航控制技术,空间交会与对接、组合体控制与管理等国际宇航界公认的难题,20余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创新引领走向太空之路

  2011年中国航天最令人瞩目的,无疑是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的两次完美对接;而最令国人期待的,当属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投入试运行,中国人的全球定位系统有望在2020年前后达到全球覆盖……在这两大工程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都是主力军。

  “中国航天的研究秉承积极进取的态度,有更优秀的研究人员。他们在宇航科学与工程各个领域积极探索、发展迅速……”美国航空航天局资深科学家亚瑟·波兰这样说。

  对于这一点,近年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八大区域建设航天科研生产基地可以作为一个例证。

  北京南苑——运载火箭总体科研基地;北京唐家岭——空间飞行器总体科研基地;北京永丰——航天电子科研生产基地;北京云岗——航天空气动力研究与试验基地;天津滨海新区——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和超大型航天器研制生产基地;上海闵行——运载火箭、空间飞行器的设计研制生产试验综合科研生产基地;陕西西安——火箭发动机和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科研生产基地;四川——我国现役运载火箭的后方批量生产基地。

  以八大基地为支撑,从运载火箭到卫星、航天器,从系统集成到快速研制、规模生产,各个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都在稳步提升。

 

 


 


上一篇:俄罗斯航天部门发射一颗荷兰通信卫星
下一篇:波音于新加坡航展宣布启动Boeing Edge品牌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模型制作工艺[17810]
 · 航天模型设计[15777]
 · 航天模型知识[15002]
 · 西班牙工业科技发展中心[1475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聚合内容 支持火狐浏览器 支持傲游浏览器 支持opera浏览器 支持世界之窗浏览器 支持谷歌浏览器 知识共享

Copyright © 2009-2020 SPACEI.NET.  
晋ICP备080032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