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航天网 当前在线 1
用户: 密码: 验码:    
  | 本站首页 |   繁體中文 |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 航天业界 | 运载火箭 | 卫星资讯 | 载人航天 | 航天科普 | 航宇器材 | 天文宇宙 | 航天站点 |
 推荐阅读 | 专题热点 | 本站博客 | 在线留言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航天业界>>航天新闻
  共有 435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中国为航天员太空长期驻留开展模拟失重实验
 



  发表日期:2019年11月11日   出处:新华社        【编辑录入:飞沙


在近日于厦门举行的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李莹辉介绍模拟失重实验

 

新华社厦门1029日报道: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36名健康男性保持头低脚高的姿势,不间断地在床上躺了90天,创造世界上同步化开展人体模拟失重实验人数的新纪录,为中国航天员今后太空长期驻留打下基础。

 

这项被称为“地星二号”的实验全称为“90天人体负6度头低位卧床实验”,是中国空间站任务准备期的一场硬仗。36名志愿者全程90天、每天24小时以头低脚高负6度的姿态完成实验。

 

在近日于厦门举行的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李莹辉介绍,在长期保持卧位姿态时,人体的体液会向头和胸部转移,并且腿部骨骼肌肉相应减少了活动和刺激,这与航天员因失重出现的身体变化很接近。

 

李莹辉说,通过卧床实验可以研究太空失重条件下心血管功能紊乱、骨质丢失、肌肉萎缩、内分泌失调等航天医学问题,获得长期失重环境对人体影响的数据,并验证失重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整个实验期间,密集的测试项目和各岗位工作精确到以10分钟为间隔来安排,共进行了1万多次基础生理、心血管、骨骼、心理测评等相关指标的现场测试与数据采集。这将为航天员长期在轨健康飞行提供重要数据,验证各项确保航天员健康的防护措施。

 

李莹辉说,“地星二号”实验的实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卧床前适应测试期15天、90天卧床期、起床后测试恢复期33天,实验实际周期跨度近140天。目前,该项实验已进行到起床后测试恢复期。

 

随着未来中国空间站建成,航天员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时间可能长达180天,因此必须充分了解长期失重对人体的影响以及现有防护措施是否有效。

 

此前,中国曾开展过男性30天、45天、60天和女性15天一系列卧床实验,为历次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了科学数据和防护方案支持。

 

头低位卧床最早源于上世纪70年代,苏联航天员执行完长期航天飞行任务返回后睡眠时常常感觉身体处于向下滑的状态,研究人员发现,负6度头低位卧床所引起的生理变化与航天飞行中航天员的生理变化与感受最为接近。


上一篇:第二届丝路商业航天大会圆满举办
下一篇:美“天鹅座”飞船为空间站送工具 专修阿尔法磁谱仪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模型制作工艺[15247]
 · 航天模型设计[13296]
 · 航天模型知识[12861]
 · 西班牙工业科技发展中心[12391]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聚合内容 支持火狐浏览器 支持傲游浏览器 支持opera浏览器 支持世界之窗浏览器 支持谷歌浏览器 知识共享

Copyright © 2009-2020 SPACEI.NET.  
晋ICP备080032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