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航天网 当前在线 143
用户: 密码: 验码:    
  | 本站首页 |   繁體中文 |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 航天业界 | 运载火箭 | 卫星资讯 | 载人航天 | 航天科普 | 航宇器材 | 天文宇宙 | 航天站点 |
 推荐阅读 | 专题热点 | 本站博客 | 在线留言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卫星资讯>>卫星信息
  共有 709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中国规划发射更多科学卫星
 



  发表日期:2019年11月11日   出处:新华社        【编辑录入:飞沙


在近日于厦门举行的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介绍中国的空间科学卫星计划

 

新华社厦门1029日报道:中国将在2023年前再开展4次科学卫星发射,并已遴选出为未来510年工程立项的5个科学卫星背景型号项目。在近日于厦门举行的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介绍,在“悟空”“墨子”“慧眼”和实践十号等科学卫星相继取得重大科学成果和社会影响后,中国科学院已启动“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今年831日,专项二期首发星——微重力技术试验卫星“太极一号”成功发射,这也是中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

 

据王赤介绍,二期专项还部署了4项科学卫星工程任务,其中由双星组成的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GECAM),将全天监测引力波事件的高能电磁对应体和快速射电暴可能的高能辐射,破解宇宙致密天体剧烈并合之谜;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是中国首颗空间太阳专用观测卫星;爱因斯坦探针(EP)将在软X射线波段对宇宙天体开展高灵敏度实时动态巡天监测,探索和发现宇宙高能暂现和爆发天体、沉寂黑洞、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由中欧科学家联合研制的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SMILE),首次实现对地球磁层的全景X射线成像和高精度的日侧极光探测,探索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规律。

 

据介绍,专项部署了5个空间科学背景型号项目,即从已完成概念研究的空间科学卫星任务中遴选出、初步具备下一个五年计划发射技术可行性的卫星任务。其中,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eXTP)将揭示极端条件下的物理规律;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将采用空间激光干涉法,测量中低频段引力波,重点瞄准中等质量双黑洞绕转并合系统,力争在空间首次探测到引力波;中高轨量子卫星将在“墨子号”500公里低轨实验成功基础上,通过三阶段轨道拓展,实现全天时量子通信、量子时频和超冷原子物理等目标。

 

背景型号项目还包括超长波天文观测阵列,对宇宙黑暗时代进行探测,揭示宇宙起源与演化规律;小天体采样返回计划将对最原始的小行星和彗星进行探测,采集样品返回地球进行研究,揭示太阳系的诞生过程。王赤说,远期展望,正在推动的中国“空间科学2035”计划将围绕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太阳系与人类的关系两大主题,在极端条件下的物理规律、空间引力波探测、暗物质离子的物理特性、日地系统全景观测、系外行星的生命宜居性等领域寻求创新突破。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吴季说,在空间科学领域,中国还是后来者。近年来发射的“悟空”“墨子”“慧眼”和实践十号开启了中国空间科学的新时代。“比起拥有几百颗科学卫星的美国、几十颗科学卫星的欧空局、近20颗科学卫星的日本,中国空间科学卫星的数量还不多,但是每一颗质量都很高。相信中国会逐渐走到世界空间科学的中央。”吴季说。


上一篇:首颗“中国硬科技-西电1号”高光谱遥感卫星明年发射
下一篇:中国硬X射线望远镜卫星新发现:验证近半个世纪的理论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模型制作工艺[16162]
 · 航天模型设计[14373]
 · 航天模型知识[13591]
 · 西班牙工业科技发展中心[1317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聚合内容 支持火狐浏览器 支持傲游浏览器 支持opera浏览器 支持世界之窗浏览器 支持谷歌浏览器 知识共享

Copyright © 2009-2020 SPACEI.NET.  
晋ICP备080032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