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报报道:10月5日2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
夜幕里,长四丙火箭点火后喷发出耀眼的火焰
高分十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研制,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排的微波遥感卫星,地面像元分辨率最高可达亚米级,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领域,可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实施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信息保障。
卫星吊装
长四丙火箭整装待发
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也由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14次发射。
用成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长四丙火箭试验队“守初心、担使命”
全力确保任务完成侧记
从进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到发射成功,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试验队队员度过了中秋节、国庆节两个节日,这次成功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也为航天人争了气。
走进试验队队员驻地,大厅内“守初心、担使命,全力以赴确保长四丙火箭发射任务圆满成功”等标语格外醒目,这也是长四丙火箭试验队对自身提出的要求与目标。长四丙火箭总指挥樊宏湍介绍,为了确保成功,这发火箭状态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主要是通过冗余设计,新研制了多台相关设备,达到了提高火箭可靠性的目标。
航天精神当传承
梁艳迁和他带领的总体分队主要负责运载火箭总体设计、部分分系统设计、动力总体设计等工作,在发射场要负责多个接口的协调工作以及测试和推进剂加注等工作。虽然是十月初,但发射场最低的温度已经接近零度,梁艳迁和队员们做好周密的保温工作,确保了火箭成功发射。
十月一日,梁艳迁和队友们一起观看了盛大的国庆阅兵仪式,大家无不心潮澎湃。他认为,从事航天工作有一种特殊的情怀,那就是爱国情怀,看到航天人研制的大国重器接受检阅,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在航天工作十年后,他特别感受到传承航天精神的责任已经落在自己这一代年轻人身上,因为这是发展航天事业的根本。
多年的历练,梁艳迁和队友们既享受过成功的喜悦也承受过失败的悲伤,近20次执行发射任务的经历,让他成长成熟,但每次执行任务都是以如履薄冰的心态对待,不敢有任何松懈。在发射场,他们把航天科技集团各方面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制度中,落实到每个操作环节里,以确保火箭的质量。
从最初的研制到今天,几代航天人为长四乙系列火箭付出了大量心血。经过60次发射的实践,箭上产品与检测方法已经非常成熟,也形成了非常成熟的各项制度,但梁艳迁认为,一些老产品可以用更先进的新产品替代,相关制度与检测手段同样可以进一步改善,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更好地提升火箭的质量,也能够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
协同奋战担重任
李坤担任总装团队的分队长,他的团队主要负责运载火箭抵达发射场后的箭体恢复、火工品安装、气密测试、卫星转运、射前加注等多项重要工作。
从箭体恢复到发射前加注,队员们需要连接几百个电连接器,形成近千张声像记录照片,需要对四千多处安装螺钉施加力矩。要完成如此大量而艰巨的安装与测试工作,队员间需要通力合作,共同承担任务压力,更需要科学调度合理安排任务进度。
李坤介绍说,到发射场后,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每天他们都会召开班前会,明确每名队员当天的工作;晚上还要进行总结、回想。这也是试验队多年来形成的良好工作传统。
家有一老,赛过一宝。总装团队中有3位55岁以上的老师傅,他们对所承担的各项任务了然于心、经验丰富,有他们坐镇,完成任务更有了底气。团队中既有老同志,也有95后的小同志。但到了发射场,小同志同样要定岗担责,肩负重任。在试验队的各个分队,老少搭配的情况有很多,为的是以老带新,让年轻人更快地成长起来。
发射正值国庆节期间,本次长四丙火箭发射任务可谓万众瞩目,李坤虽感到责任重大,但他相信通过团队的努力,成功必将到来。
心怀梦想力创新
刘世俊是本次长四丙火箭试验队电气分队的分队长以及本发任务的控制系统指挥,他带领的团队中,技术人员是一水的名牌大学硕士毕业生,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这次任务,他们主要负责把控火箭控制系统研制技术状态以及发射场电相关测试流程,对火箭在制导、稳定、时序配电、地面相关系统以及软件等每个产品或项目的测试数据与结果进行检查和确认,确保火箭控制系统安全可靠,满足发射条件。
从学校毕业后,刘世俊就进入了八院。10年过去,他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自称老兵的他已20多次前往发射场执行任务,可谓“身经百战”。这次任务新研发了箭上多台控制系统单机,进一步冗余化设计,提高火箭的可靠性,他和队员们格外关注技术状态的变化,仔细确认每个数据、每个设备的状况,确保不出问题。
近年来,虽然单位研制、发射场任务格外繁忙,但他依然在控制系统创新上不断探索,并提出了多个改进方案,力求在提高火箭可靠性、提升高效率等方面尽一份力。
作为一名航天技术人员,他和同事时刻关注着国际航天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比对与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渴望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火箭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他们认为,传统火箭也需要在技术上进行创新和改进,减少人为操作,逐渐缩短测试流程,实现更多模块化,减少研制成本,让未来的火箭控制更加安全可靠,也让用户更加满意。
于细微处见大千
负责火箭控制系统设计工作的林洁,已有30多次执行发射任务测试工作的经历了。虽然有丰富的经验,但面对每一次测试任务,她都当作是第一次参加。她说,只有保持这种心态,严慎细实地做好每一项测试工作,收集好每一个数据,做好每一次判读,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测试任务。
这发长四丙火箭是新冗余状态的首发火箭,为提高控制系统可靠性,增加了不少新设备,这也对测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密集发射,她和测试团队的队员们经常是身兼数岗,有些队员更是连续执行多发试验任务。有的队员已经出差近两个月,大家都感到对家人亏欠许多。但是只要是为了成功,大家都兢兢业业地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
测试无小事,随着测试方法以及分析软件的完善,测试效率大幅提高,测试报告也可以利用软件迅速生成,但仍然需要人工进行逐项的判读,尤其是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近年来,随着测试数据在不断的积累,数据包络线分析更加完善,可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判读提供参考。她们正不断探索新的测试方法,为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测试任务努力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