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浪新闻报道:7月27日,一艘没有载人的龙式货船,将来自爱丁堡大学的首批太空采矿原型实现装置送到了国际空间站。其旨在研究微生物如何应对低重力环境,为未来利用微生物进行太空采矿做准备。多年来,人们一直在积极思索如何推动针对小行星和卫星的采矿事业,但经济性是摆在各组织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小行星采矿的潜力,主要在提取地球上缺乏、或过程繁杂得难以提炼的金属和矿物上。爱丁堡大学带领的这支研究团队,就想到了利用微生物这个‘化学工厂’来分解岩石,并从中抽取铁、铜、锌、金、铀、钍等元素的方法。
实际上,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这项技术就已经在实验室中得到了应用。今天,它不仅被广泛用于采矿,还成为了恢复被有毒重金属污染的区域的一个有效举措。
六个被送往国际空间站的“生物反应堆”
为将之移植到太空采矿行业,爱丁堡大学天体生物学中心的科学家们,在过去十年建造了 18 个火柴盒大小的‘生物反应堆’。现在,一批此类‘生物反应堆’已经被送到了国际空间站上。宇航员会将一些类似月球和火星环境的玄武岩,浸没于包含细菌和营养物质的溶液中。此举旨在了解细菌在零重力环境下,还能如何有效地提取矿物质。随着微生物的生长,实验将监测它们如何形成菌落和生物膜。
生长在玄武岩上的细菌(荧光绿)图像
爱丁堡和斯坦福大学已在地球上进行过分析,发现这些生物膜不仅有助于开发空间生物采矿,还可更好地了解微生物是如何在地球上生长的。
爱丁堡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的 Rosa Santomartino 表示:“微生物无处不在,而这项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它们如何在地面上生长、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探索太空的新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