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工程一期——“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成功发射,准确进入预定环月工作轨道,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科学探测工作。截至2008年10月,“嫦娥一号”卫星达到了“一年寿命”的技术要求,共获得1.37TB的有效科学数据。2008年11月12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正式公布依据“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球地形地貌数据制作的我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完成探测任务后,“嫦娥一号”卫星状态良好。为充分利用“嫦娥一号”卫星在轨资源,为后续工程积累数据和经验,国防科工局决定按照“轨道从高到低,风险从小到大”的原则,安排“嫦娥一号”卫星开展了卫星平台有关技术试验和卫星变轨能力、轨道测定能力等10余项验证试验。验证试验从2008年11月8日开始按预定计划顺利实施,卫星轨道由200公里圆轨道降到100公里圆轨道,继而降到远月点100公里、近月点15公里的椭圆轨道,再升回到100公里圆轨道,同时,开展卫星部分系统的技术试验和可靠性试验,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技术试验数据,为探月工程二期积累了技术和宝贵的工程经验。
2008年2月,国务院批准探月工程二期立项。探月工程二期将实现软着陆,技术跨度大,为在落月过程控制和轨道测定方面积累经验,减少后续工程风险,决定在“嫦娥一号”卫星寿命末期,控制卫星撞月。2009年3月1日,在地面操作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现“受控撞月”,准确撞击在月球正面丰富海的平坦区域。
探月工程二期包括“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嫦娥二号”卫星是探月二期工程的技术先导星,其主要目的是为“嫦娥三号”任务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嫦娥二号”预计于2010年底发射升空执行试验任务。
“嫦娥三号”任务是要研制并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着陆探测器和巡视探测器,实现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月夜生存等一系列重大突破,开展月表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月球内部结构、地月空间与月表环境探测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等活动,建成基本配套的月球探测工程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