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在某种程度上,公众对科幻作品的接受能力,也是社会科学素养高低的体现。对科学技术的未来有期待和向往,对科学创新的当下自然有动力和追求。近些年,常有本土科幻爱好者讨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何时到来。其实,与其纠结于具体哪个年份,不如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用实际行动推动本土科幻事业的发展。”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尚未上映,在舆论场上就引发一波热议。一些提前看过点映场的科幻迷,纷纷表示这部影片超出预期,在社交网络极力推荐。在票房竞争激烈的春节档,《流浪地球》有望成为一匹黑马。
科幻文学和影视作为艺术创作领域的独特门类,近年来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与虚构类的纯文艺作品不同,科幻作品的想象基于现实科学基础之上。许多前人的科幻作品反复验证:人类先有科学幻想,后有发明创造,科幻作品往往是对未来的预言。
由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面临毁灭,人类为寻找新家园,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的故事。尽管这个故事的背景听起来有些危言耸听,但并非永远不会发生。不仅太阳作为一颗恒星有其固有生命周期,而且地球自身处在宇宙之中,完全可能面临各种来自外部空间的毁灭性打击。科幻的意义就在于提醒人们未雨绸缪,思考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刻命题。
应当承认的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科幻创作的整体发展水平依然有待提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科幻作家倾向于幻想的一面,却忽视科学的一面,科幻创作文学性有余,但科学性水准明显欠缺。近年来,刘慈欣、郝景芳等国内优秀科幻作家获得国际奖项,标志着本土科幻文学终于逐步赶上了科幻大国的水平。
科幻文学和科幻影视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衡量指标。在好莱坞大片里,科幻电影一直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门类,在全球票房收入排列靠前的影视片中,《阿凡达》《侏罗纪世界》等都带有科幻属性,而《星际穿越》《地心引力》等“硬核”科幻影片,同样在全球市场受到欢迎。
相应地,科幻影视对影视工业制作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之所以过去国产科幻片少有佳作,诸多打着科幻旗号的作品只是牵强附会,动不动就是外星人来到地球,洋溢出浓烈的山寨之风,很重要的原因也在于国内影视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如今,国内影视工业逐步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而且越来越多地向发达国家取经,开展全球合作,才为制作《流浪地球》这样的硬核科幻片创造了条件。
然而,制作水准只是表面要求,科幻作品的科学性,才是衡量其真实价值的主要标准。以电影《星际穿越》为例,在编剧环节,制片方就邀请加州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家基普·索恩加盟。制片方还要求,这部电影里不能有任何东西违背已经确立的物理定律。最终,《星际穿越》给观众带来的最大魅力,不在于演员精湛的演技,也不在于美轮美奂的画面,而在于其科学上的严谨。有关这部电影的热门讨论,也多是对相关科学理论知识的背景介绍。
就《流浪星球》的原著小说而言,已有读者指出其存在不少科学上的“硬伤”。相对于《三体》这样的鸿篇巨制,《流浪星球》并不属于刘慈欣最成熟的作品。此番影视改编,是否能够修正其科学上的明显错误,是观众和业内有识之士的关注点。不管怎样,中国科幻要摒弃不着边际的幻想,朝着科学性与想象力兼顾的正确方向发展。
在某种程度上,公众对科幻作品的接受能力,也是社会科学素养高低的体现。对科学技术的未来有期待和向往,对科学创新的当下自然有动力和追求。近些年,常有本土科幻爱好者讨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何时到来。其实,与其纠结于具体哪个年份,不如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用实际行动推动本土科幻事业的发展。我们期待,像《流浪地球》这样真正以科幻为主题的影视片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